史上最热夏季来袭!电力板块如何“应战”?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
当前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北方,应战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或成为历史上最热夏季。史上7月9日6时,最热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夏季袭电并表示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持续,力板预计10日,块何从西北地区东部、应战华北一直到华南都将呈现大范围高温的史上场景,多地气温超40℃。最热
中电联在7日发布的夏季袭电最新报告中预测,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力板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6%左右,块何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应战业内人士认为,史上供需持续偏紧、最热高峰负荷不足反映了新一轮电价机制改革刻不容缓。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电力板块有望迎来盈利改善和价值重估。
用电负荷快速增加
电网公司全力保供
近年来,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发突出。“我国部分地区近来高温持续,局地可达40℃,持续高温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加而发电出力有所下降,这将导致部分地区的电力供需偏紧形势进一步加剧,增大了电力保供难度。”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
除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近来的用电需求同样正在持续攀升。7月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南方电网方面了解到,截至本月7日,南方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2.22亿千瓦,逼近历史最高纪录。
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的电力供应,南方电网公司加快重点电网工程的建设进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大平台优化配置作用,加强全网余缺调剂,多措并举实现了南方五省区电力安全生产与电力供应“双平稳”。
7月8日,国家电网表示,面对今夏持续高温的用电负荷,全国各地迎峰度夏工程的相继顺利投运为电网平稳度夏奠定坚实基础。截至6月30日,公司239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了坚强支撑。
用电负荷攀升,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是能源资源跨区优化配置的主要力量。6月23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输电能力提升至800万千瓦。
电力消费需求持续攀升
电力供需格局偏紧
7月7日,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6%左右,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在用电负荷方面,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预计,在正常气候情况下,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达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电力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用电负荷持续走高,近期单日最大用电负荷已达8.6亿千瓦,同比增加7.77%。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以2021年为基数,两年平均增速2.96%,其中第三产业增速持续领跑,第二产业占比下降。
7月9日,申银万国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查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5月全社会用电增速高达7.4%,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5.9%,高峰负荷增速超过市场预期。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或为史上最热夏季,预计随着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来临,电力供需格局进一步趋紧,在煤价下行背景下,电价具备支撑,电力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长期来看,供需持续偏紧、高峰负荷不足反映了新一轮电价机制改革刻不容缓,结合欧美经验以及我国近年实践,我们分析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将以现货市场为核心,融合中长期市场、碳市场、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将电价拓展到包含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安全价值和环境价值在内的多维度定价体系,电力市场化程度空前提升。”查浩称。
信达证券认为,电力板块有望迎来盈利改善和价值重估。
国泰君安表示,极端天气加大了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压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迫切程度提升。以市场化手段配置调峰调频资源,电源侧火电灵活性改造与储能需求释放,输配侧特高压建设有望提速。
国盛证券分析指出,高温席卷下居民及企业生产用电增多,2023年最高用电负荷将显著提升,重点看好火电与电力需求响应的投资机会。火电有望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绿电转型有望拉动第二成长曲线、重塑估值,重点看好火电央企龙头、区域龙头。
标签:电力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史上最热夏季来袭!电力板块如何“应战”?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相关文章:
1.明日方舟夏活一井黄票获取数量解析与资源计算攻略博士必看指南
- 1宿州:发挥城市公园生态价值 打造人居环境绿意空间
- 2山东济南一男子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
- 3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调查报告 《熊出没》《小猪佩奇》等榜上有名
- 4AI智能引流 话术剧本洗脑 山东日照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
- 5宁滁首个跨省水上联合执法基地揭牌_
- 6买车发现里程表被调过、健身房关门预付卡难退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专家教你维权
- 7黑龙江2020年度消费投诉十大热点出炉 校外培训、新能源汽车上榜
- 8绕过中介公司签订租赁合同 法院判决“跳单”也要“买单”
- 9明日方舟夏活一井黄票获取数量解析与资源计算攻略博士必看指南
- 10打羽毛球导致眼部受伤 法院判决原告应“自甘冒险”承担责任
- 11两会声音: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正向引导金融消费
- 12五被告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逾2.5万条 广东省消委会提起公益诉讼索赔17950元
- 13集体下架!抖音、微信、淘宝、快手接连公告
- 14AI智能引流 话术剧本洗脑 山东日照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
- 152020年部分比较试验汇总分析: 线上采样商品不达标率高于线下
- 16近六成消费者不满装修质量 浙江全装修住宅消费调查发布
- 17价格不菲!销量惊人!央视曝光:都是假的!很多人每天吃!
- 18成都市消协推行“透明车间” 现场直播让汽车维修全程“看得见”
- 1春节期间我市智慧停车项目免费
- 2深圳消委会在线调查 青少年英语教育结果出炉
- 3报道追踪:12家二手平台公布整改优化方案
- 4警惕驾校“包过”承诺 广东消委会发布机动车驾培警示
- 5宁波高速部分路段持续大流量,这些景区停车场已饱和
- 6买车发现里程表被调过、健身房关门预付卡难退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专家教你维权
- 7汽车等四类产品售后服务暗访: 多数商家“三包”规定落实不到位
- 8打羽毛球导致眼部受伤 法院判决原告应“自甘冒险”承担责任
- 9微信上线新模式!网友:还能这样啊
- 10单反相机“超卖”无法供货 消费者索赔获支持
- 11玻璃“从天而降” 物业和业主应该如何担责
- 12重庆发布消费维权七大热点 重庆富民银行被点名
- 13上海持续推动汽车以旧换新
- 14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严查楼盘“学位房”虚假广告
- 15“无需挂牌”竟是“无法挂牌” 厂家生产不合格电动车被判三倍赔偿
- 16一个车位能否停两辆车?法院判决应以车位地面划线范围为限合理使用
- 17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起步有力开局良好_
- 18上海市消保委:快递企业未经同意派件入柜有所改善